读后感《第56号教室的故事》
翻开《第56号教室的故事》这本书,先看序,我就被深深打动了,是什么使这个教室如此特别?是什么使这个教师如此成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我花了几天时间,认认真真地读完了这本书,合上书页,我陷入了沉思,是“爱”吧,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的爱让第56号教室的每一位学生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暖,在这个“家”,孩子们都是那么的快乐,他们把这里当成自己的避风港,当成自己的乐园。从这个教室走出来的每一个孩子都那么的沉静,而且文明有礼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是令人感动的。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如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筹集外出游玩的经费,利用课余时间去打短工筹集经费;组织孩子的生日会等这些事例。我们看到,他把个人的生命与教育事业完全融合在一起,完全把个人的一切都献给了他的学生。这种精神是多么可贵,又是我们所无法做到的。这也是他最终能取得事业成功的原因吧。
他每天都要早出晚归,路上倒好几次车在早上六点多赶到教室,晚上六点离校,节假日还会免费为学生补习功课,带他们旅游。他那所谓的“魔鬼式训练”、学习“8法则”--解释、示范、模仿、重复、重复、重复、重复、再重复,都是建立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上的,这份付出完全出于对学生的那份爱。爱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对于基础薄弱、上课不听讲、作业拖拉、爱撒谎的孩子,雷夫老师同样充满爱,他对于班上的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不放弃,不抛弃,始终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有一个叫艾伦的学生说了这样一番话:“我去年问一个老师问题,结果她火冒三丈地对我说:‘我不是已经讲过了?你根本没在听!’可是我有听啊!就是听不懂嘛!雷夫老师会讲解五百遍遍,一直到我听懂为止。”
看了这段话,我有些惭愧。曾经我班中也有小朋友来问我问题,而在我对他讲解了一遍两遍之后他依然不解的时候我忍不住大声地责备他:我上课在讲的时候你在干嘛?为什么不好好听?殊不知,这样的行为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对我产生畏惧或者干脆破罐子破摔再也不来问问题了,那我们做的努力岂不是适得其反。我们为什么不能想雷夫老师那样,讲三遍不懂,可以讲五遍,五遍不懂,可以讲十遍。所以,遇到学生不懂的时候,绝对不该感到愤怒,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让学生想问、敢问、也学会问。
记得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位渔夫出海捕鱼,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这颗珍珠晶莹圆润,渔夫爱不释手。但美中不足的是,珍珠上面有个小黑点。渔夫心想,如果能把小黑点去掉,珍珠完美无暇,就会成为无价之宝。于是,他就开始耐心地剥剔黑点。可是去掉一层,黑点依然存在;再去掉一层,黑点还是存在;再去掉一层……最后终于去掉了,不过,令人惋惜的是这颗硕大的珍珠也已不复存在。
由此我就想,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不就是一颗颗硕大的珍珠吗?他们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黑点”。而我们老师和家长,却总是在苦苦地追求着孩子的那种“白璧无瑕”的完美境界。因为教育这个大环境,要求孩子必须样样出色,才能在众多学生中出类拔萃,于是我们要求着学生这样那样,久而久之,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往往困于一个框框内,如同惊弓之鸟,不敢越池半步,孩子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被剔除了,孩子的天真无邪和好奇心也被扼杀了。而在第56号教室中,每个孩子都展示了他们的勇气、毅力和热情,而这些正是他们的许多同辈所缺少的。这些孩子勇敢地探索着那些很少有人走过的路,世道险恶时他们与人友善,别人放弃时他们令人难以置信地继续努力。这些孩子们不找借口,他们抓住机会,让遇到他们的所有人都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这不正是我们所有教师的期望吗?
唯有出自内心的关怀与真爱,才能创造出人间的“奇迹”。“第56号教室的奇迹”其实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相信只要努力改变,用心去做,一定能创造属于我们的奇迹!属于我们教室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