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公文范文> 正文

散文名家‖家乡的池塘

文轩文档网 发表于2021-11-09 14:51:57 本文已影响

  散文名家‖家乡的池塘


 

  家乡的池塘像一颗颗洒落的星,闪烁着、灵动着,滋润山川土地,滋润庄稼禾田;家乡的池塘像一汪汪深情的眼,牵着老人的记忆、牵着游子的思念。

  老家邵东县团山乡,虽称鱼米之乡,但河流小溪很少,她不似千条水的江浙,也不似万重山的云贵。她没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娇美,也不似崇山峻岭的刚健,她是处处农家小院加池塘的实用便捷。在逐水而居的农耕时代,我的没有土地的太公落脚在我出生成长的小山村。这里远离市镇,远离大路,是一片茅草丛生之地,是一个海拔不足500米的山丘,落脚的先祖在老屋附近凿了两口水井,四口池塘,开垦了梯田与土地。经过太公、爷爷、父辈的悉心经营,老屋老井老塘竟成了“柴方水便”的风水宝地。尤其是两口水井冬暖夏凉,清冽甘甜,既满足老屋八户人家的用水需求,同时灌注着池塘,使山间池塘常年塘满地满。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随着新修水利水库工程的实施,原本三大户三大姓的生产队又移民了两户人家,在大生产运动中,在“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中,生产队在曾经地主老财“五担四斗”的基础上,开垦了五十余亩梯田,修筑池塘数口,鼎盛时期,生产队共有大小池塘二十三口,平均每户可以放养一口。此时的池塘既承载着人们的生活用水,又承载着田地灌溉,更是每家每户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当年放塘养鱼,虽然艰辛劳累,但苦中有乐。春天,春雨贵如油,滋润农田,滋润庄稼,灌注池塘。盛满雨水的池塘,在春雷、春雨、春风、春日的呼唤中,春草、鱼儿逐渐苏醒,池塘水面漂浮着层层嫩绿,静静观看,镜面般的池塘,一个个酒杯似的微波一闪,嫩绿的鱼草面条似地滑进鱼嘴鱼腹,偶尔投点土块石子,或手脚荡起微波,草底便惊起水波一片,鱼尾闪烁一片。春天的池塘除了割草喂鱼,涨水时捞“吊水鱼”那是难忘的记忆与景致。当山水流进池塘时,孩子们各自拿着撮箕、虾缸、破旧纱网,在水中忙乱、嬉戏,你拌我脚、我绕你腰。若谁偶然捞得一条鲫鱼、线子鱼、令公子或大青虾,会引来阵阵赞叹、羡慕与围观。而这场乐此不疲的活动,往往会持续到雨停水住或大人制止方休。

  夏天,池塘的热闹如气温般升高,随着农田灌溉用水的增加,池塘日见消瘦。虽说为了乡邻和睦,池塘灌溉早有可循的乡规民约,但总有越轨越矩之人,见不得别人池塘水饱满,见不得人家鱼儿欢快吃草,总是琢磨小心思,想着歪主意,打着擦边球,干着损人不利己的勾当,在农田水可放可不放的当口,扯开高航眼敞开放,让养鱼之家吃哑巴亏,一来二往,池水减少,气温日渐上升,水浅鱼多,鱼就容易发闷浮头,不吃草不长个,严重时池鱼还会大量闷死。于是放塘人与放水人便出现一种彼此心知肚明的矛盾。憋气的放塘人便站在池塘边对天骂娘出气。而放了水的池塘,更是孩子们的水上乐园。水浅了,少了一份天满地满的恐惧;水浅了,池塘里的田螺、蚌壳崭露头角,这是孩子们捡田螺卖田螺挣钱的好时机。三五一伙的我们,便一人一桶下水摸田螺,水浅池塘又小时,不为别人着想,竟干过浑水摸鱼的无知事,捞鱼不多,放塘人家损失却惨重。

  记得有一次,10多个人跑到大山山塘摸田螺,那次田螺又大又多,不一会大家的小桶都摸满了。于是大家就坐在塘边聊天,突然,有人发现鱼在不停地跳,于是大家将田螺倒在一边,各自作个记号后,就一窝蜂地抓鱼,由于水浅,人多、天热,不一会,一塘鱼全翻了白肚。不知大人如何处理,之后再也不敢到那边摸田螺了。池塘水浅的十天半月里,池塘边放水的、放塘的、摸田螺的川流不息,直至水库水将池塘灌满。秋天的池塘多了份收获的美,俗语“七月半,看牛伢子靠田坎”,立秋后,天渐凉,鱼渐长膘,此季的鱼虾,经历春寒夏热后,更加强壮,也不再发晕走卤,于是每口塘边便多了个阵鱼的孩子,拿一瓢猪食、提一个小桶或小盆、拎数个自制的小网兜,放点猪食、压块适中的石头,然后将整个网兜放入池塘,沿着塘边轮流放、轮流起,每起一次都能收获小鱼小虾、或泥鳅黄鳝。当连起两兜空网时,便需停歇几天再阵。

  冬天的鱼塘相对平静,但却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也是孩子们盼过年的重头戏。年边干池塘,大人们讨论的关注的是草鱼、鲢鱼、鲤鱼能上岸多少,上交生产队后还能剩余多少。孩子则琢磨着先干哪口塘,哪里田螺大、哪里蚌壳肥、哪里“元蛋比”大、哪里“麻令子”壮、哪里有团鱼等。孩子们在捉鱼捡田螺中,看大人们开玩笑、听他们天南地北、一起洒塘泥、踩泥鱼(亮着眼色,趁人不备,将大鱼踩入泥里,然后悄悄捉回家)。干塘过后,夯实塘基、洗塘泥更是一场大集会,队里适龄男女齐出动,或扛锄头、或带木锤、或拿烫谷耙或挑箩挑担。虽然准点上工,但大锅饭式的集体劳动,八小时工作制,前七小时是用来站用来看的,大家靠着锄头把,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生怕多动一锄一锤而吃亏上当,更怕多做了反被别人小瞧,被评为“老实人”“省冬瓜”。所以总是女人一堆家长里短,男人一堆海阔天空。当然,活最终是要完成的。此时,劳动号子是最好的激励与号召。在“一二一,齐下劲,加油干、早散工”的号子中,洗塘泥,踩水车、挑新土、夯塘基齐起齐落,池塘便在众人的劳动中再现青春活力。

  如今的池塘没有了曾经的洗与夯,填的填,崩的崩,犹如乡村的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般寂寞,一些干涸的池塘已成为动植物乐园,一些由曾经两条水车接脑搞水的深水塘,塘底已近高航眼,曾经码头林立,洗浆游泳热闹异常的池塘日渐宁静。为此,父辈们是沧桑落寞的哀叹;晚辈们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屑一顾;我的同辈,是一个工200元、夯、洗休整一口池塘需10个工、而如今池塘正由在家的老人与孩子随便放养,年收入难上千元,经济观念超强的村人,倒腾合算后,谁也没有休整的兴趣。

  于是,池塘在联产承包后的30年间,自生自长,渐浅渐小。彼此的心境都可以理解,但长此以往却也不是个事,就老家一个乡六十八个村,池塘不下一千,灌溉、维护、养殖都不算小事,目前却没有更有效地办法维护修筑,只能任其自然,就像农村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问题,虽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与关爱,但落到实处时,依然千丝万缕。

  家乡的池塘,似那池塘也不似那池塘,每个池塘都有名字,都有各自使命与故事,它无声地记载着曾经,记载着先祖的生存智慧、记载着岁月更迭、记载着游子的浓浓乡愁。它很美、很实用也很落寞。

推荐访问:池塘 名家 散文